定位之邦1号
定位之邦2号
定位之邦3号
定位之邦4号
定位之邦5号
定位之邦6号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之策
营销之策
定位之邦公关| 自媒体时代下的负面舆情应对策略
    

    自社交媒体出现后,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宣传拥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但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也让消费者能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评论。于是,企业的麻烦就来了,一不留神网络上关于企业的负面消息冷不丁的就冒出来了。一旦消费者的这种投诉被大群人转发,媒体再进行炒作,企业就面临着巨大的公关危机。

    诚然,社交媒体的营销价值不可估量,但负面舆论也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及时聆听消费者的声音,并立刻处理,才能防止负面舆论的无限扩大,给企业品牌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单仁网络营销培训结合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经验,给企业处理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舆论提供一些建议。

 

一、及时的监测和聆听是处理社交媒体负面舆论的前提

    企业一旦开展社交媒体营销,在开始处理负面舆论前,要做的事情就是,聆听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具体聊到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的什么,其中消极的评论又聊到了什么。

    监测和聆听的任务可以外包给一些专业的社交媒体监测和分析服务提供,当然也可以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团队去跟踪监测社交媒体上消费者的声音。如宝洁公司就在内部设立了一支专门的社交媒体运营团队(CommunityManagers)去进行社交媒体上的聆听和消费者投诉的跟踪处理。

    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按照企业和品牌自身的需求制订监测关键词列表,通过社交媒体的搜索功能进行定时的搜索。而该关键词列表可以包括以下方面:企业及品牌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常出现问题、热点话题(若对产品可能造成影响,如日本地震和核辐射对日本进口化妆品的影响则可加入“日本地震”、“核辐射”等关键字)等。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关键字的排列组合。

    在时间方面,如果是大型企业和品牌,一天2~3次的监测和聆听的频率较为合适。因为按照社交媒体如微博的传播特点,一般负面事件传播和覆盖人群的最大值会出现在原负面微博发送后的1~2个小时内。如果是中小企业,则不必如此频繁,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监测。

 

二、将消费者的讨论进行分类和记录

   一般来说,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舆论会分为积极/赞扬,中立/咨询/疑问,消极/投诉三类。

    企业在开始进行社交媒体聆听的同时,可以需要将你所监测到并分类好的消费者讨论记录在册,并通过本文接下来会讨论到的回应方法,设定相应的回应话术,形成一个将来可用的社交媒体舆论问答库(类似呼叫中心的问答库)。这样,将来在社交媒体上监测和回应消费者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对问答库的检索,找到以前类似的消费者讨论以及当时的回应,节省企业的回应成本和时间了。

    而在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消费者讨论的记录,在形成一定量的数据库之后,就可对其加以进一步分析利用,如分析不同季节或月份消费者对产品的讨论会否有不同,对产品诉求的趋势是什么,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投诉集中在哪几个方面,时间上的趋势等等,这对企业品牌是大有裨益的。如可以依据此改进自己的产品,在不同季节和时间段设定不同的营销方案等等。

 

三、关于如何回应消费者评论的建议

    在进行好监测和消费者评论的分类之后,企业就要想如何应对这些消费者的评论特别是负面评论了。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1.最关键点:以解决消费者问题为核心而非以解决负面舆论为核心。

    在回应消极评论时,企业和品牌要永远本着为消费者解决问题的态度。真诚、透明永远是最能赢得消费者的心。反之,企业和品牌绝对要避免的做法包括删贴和对消费者恶言相向。一旦出现这样的回应,企业和品牌就一定会处于劣势。因为消费者已经因为对产品的不良体验而产生消极的情绪,进行投诉其实是在给企业和品牌一次机会去扭转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维护企业和品牌形象。而删贴和恶言相向,甚至比不回应消费者更糟糕。

 

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进行回复和跟进处理。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负面评论传播的最大值出现在原帖出现后的1~2个小时内。因此,企业在监测到消费者评论后,应把握好这个时间点,及时进行回应。

   而如果消费者的疑问和投诉无法及时解决,比如对消费者的具体情况还不了解,或者需要内部沟通协调再解决的情况怎么办呢?是否暂时不进行回应?

   针对这种问题,企业至少马上向消费者表明在跟进事情的态度,并询问消费者具体的情况或先消费者进行安抚,同时要给予消费者承诺,会及时跟进并尽快处理。

 

3.回应话术不妨人性化一些

    不要以官方的语气去回应消费者,使用的话术不妨更人性化些,更轻松一些,将企业和品牌的官方微博变作一个人的形象去与消费者沟通。

    消费者会更喜欢品牌用一种私人化甚至像朋友一样的语气和态度来与其进行沟通,而不是用一种官方的腔调(中国的消费者,说句老实话,已经厌倦了“官”样的说辞)。

    通过这种如朋友般的沟通,很多持有负面情绪的消费者的态度一般都会很快缓和,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企业帮助解决他本身的问题上。

4.提供别的解决问题的渠道

    很多社交媒体如微博,是完全开放式的平台,企业和品牌所发送的信息能被全部人看到。因此,在应对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论以及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时,在社交媒体上与消费者进行细节的沟通并不合适,也不便于企业帮助消费者解决他的问题。

    那么,建议企业和品牌提供另外一些更直接的渠道,如呼叫中心热线号码等,让消费者有更直接的方式与企业进行沟通。如若消费者遇到的问题较复杂或消费者的态度较消极,让消费者提供联系方式,由企业专人去沟通也不失为一个展示服务态度和及时跟进的好方法。但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其个人信息的保密。

 

小结:

    任何企业在处理负面舆论时,千万不要敷衍了事,最终受害的将会是企业。因为社交媒体这么开放性的平台,可能会将一点小小的问题无限放大,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的是公众的口诛笔伐了,导致企业形象受损。

    企业需要做的应该是直面负面舆论,去及时并且真诚的应对,才能融解消费者心理的不满,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样企业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做到化危为安,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